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上回有关我考研申请合理便利的文章发出后,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祝福,在这里一并谢过!同时,也有一些朋友私信向我询问盲文试卷本身的具体情况,这回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12月21日,我顺利踏上考场,如愿以偿,拿到了盲文试卷。这份试卷捧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或许是因为我为之付出了太多,也或许是因为……它真的很重!
第一门是思想政治理论,整套试卷盲文一共有将近50页,基本就是一本书。一道选择题的题干材料大约能占一整页,材料分析题每道题两段材料,大约三到四页。尽管合理便利里包括了延时,但时间依然很紧。我的盲文摸读速度一直是比较快的,一分钟大约200-250字,但无奈摸读盲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看普通试卷那样一目十行,加上写盲文的效率也远不及写普通汉字,材料分析题需要写的又很多,时间依然不是很够用。
最后的题都是掠过材料,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抢着答完的,自然也没有时间检查。试卷配套的答题纸一共给了10张,外加5张草稿纸,我以为怎么着也够了。结果没想到10张答题纸远远不够,最后加上草稿纸,写了一共15张才堪堪答完。如果再多写一点,恐怕答题纸不够,就得让监考老师犯难了。然而,政治还不是最难的,好戏还在后头。
下午的翻译硕士英语,同样是一本将近50页的“书”,而且英文摸读效率肯定又不如中文了。并且,在做阅读题的时候,盲文的短板就暴露无遗。普通考生可以根据题目关键词回到文章中检索重要段落,而盲文就只能老老实实从头到尾进行摸读,无法进行关键词扫描。
我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于是阅读还没做完,就先抢着把最后的作文写完了。最后一篇阅读留给我的时间只有5分钟,而且还是简答题,蒙都没法蒙。于是我就在没有阅读原文的情况下,完成了两道简答题,可谓是一大壮举。
在阅读题中,还附上了两份表格,监考老师还问我表格印得清晰与否,是否影响阅读,我忙不迭地称赞,这表印得好极了,十分明了,但事实上我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读表格,只大略浏览了一部分。试卷采用的是普通标准英语盲文,但为了节省时间,我在答题时使用了二级点字,无形中给翻译盲文的老师出了个小难题,但愿翻译不要出状况才好。(二级点字:英语盲文的一种简写方式,就是把好几个字母缩写成更少的点位。英语叫Standard English Braille Contracted)
12月22日,上午考英语翻译基础。还好这回总算不是一本书了。原本以为四门课里这一门是难度最大的,没想到反倒比较轻松,因为不用跟时间赛跑,可以安心琢磨做题的质量了。最后甚至时间还有剩余,要是这点多余的时间能借给第一天就好了,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一门考试也并非毫无障碍。这里涉及到一个专业课的知识。英汉翻译的流程大略可以分为翻译、重读、修改的步骤,然而盲文涂改起来十分麻烦,所以每次落笔之前都要在脑中反复斟酌,尽量把重读和修改的过程在脑子里完成,再三确认后再下笔写到纸上。但这种一字一句的推敲过程,自己在心中默念肯定是比不上直接写到纸上那样精确的,所以写完之后还是难免修修改改。
盲文的修改过程一般有两种:要么把写过的错误点位用盲文笔或者指甲抹平,要么将写错的部分全部扎上盲点,也就是六点字,将错误部分覆盖掉,然后在后面重新书写。相比之下,第一种比较省力,但是考试时建议还是使用第二种为好。因为事实上,盲点是不可能完全抹平的,所以这样修改的部分在阅卷时,难免引起误差或者争议。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第一天的政治考试中,试卷开头还专门指出:修改错字只能使用六点字覆盖的方法,其它方法一律无效。
下午的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又开启了争分夺秒模式。试卷倒不是很多,但需要写的可不少。20个名词解释,每一个都需要写80-100字左右。然后是大小两篇作文,最后加起来写了16张盲文纸,而且写得满满当当,比第一天考政治写得还多。还好这回给了20张答题纸,否则这考试就成了跟上厕所一样,因为没有纸而发愁,岂不荒唐?
但是这个科目同样有其特有的障碍,那便是汉语盲文的表音不表意,而且试卷并没有使用新颁布的通用盲文,而是现行盲文,这样,有时候声调也不好确认,含义就更难猜了。之前的政治,由于语境是固定的,所以通过上下文基本可以了解所有字的意思,但百科知识涉及的范畴极大,包含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地理、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有时候就难免出现读不懂的情况。还好老师手里有一份备用的普通试卷,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我的答卷到时候可没有汉字版供翻译试卷的老师参考,我只能是尽量用规范的通用盲文进行书写,这样起码能保证声调正确,尽量降低翻译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通用盲文是把声调的问题解决了,但写起来可真是又累手又费纸。
以上就是我参加的四门考试科目盲文试卷的大概情况。
总结起来,中文使用的是现行盲文,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个别字的读音或者含义无法完全理解的情况,如果使用通用盲文,读音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这样含义不明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改善,不过可能会降低摸读效率。
英语使用的是标准英语盲文,有时候一个长单词就可能占半行的篇幅。个人认为如果能用二级点字的话,虽然无法完全解决阅读效率跟不上的问题,但肯定能大大缓解。但是总的来说,这回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就已经是一大进步,甚至说是飞跃都不为过。
至于试卷的细节问题,或者其他试卷形式(例如电子试卷)的问题,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事情了,也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继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实施细则,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更多的考生去积极争取。考的人多了,需求大了,这样相关考试机构也会更有提供合理便利的动力。
就像我之前说的,真心希望这两年我们零星几个不同省份的考生努力争取来的考试机会都会成为可供参考的先例,而不是“下不为例”。前路依然曲折,而且无人领路,我们只能拿好手中的盲杖,继续摸索前行。还是那句话,张同(shī)学(fu)与你们同在,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