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向大师致敬 ——行为矫正的历史起源

来源:自闭症家庭自救
2019-09-21 15:02 2918 0 0
啃一啃《行为矫正》吧!

行为矫正是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它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出现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应用行为分析其实就是行为矫正。

应用行为分析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着重于社会性偏重的行为;

二、表明环境事件与行为之间的功能关系;

三、清楚地描述步骤;

四、与基本行为原则相连;

五、引起有意义,可推广、可持续的行为改变。

应用行为分析的这些特点与行为矫正的特点一致,但应用行为分析这个概念是在1968年才明确提出的。

关于行为矫正,有些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对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理应向这些大师致敬:

1902年,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普洛夫开始进行关于条件反射的实验。他在给一只狗喂食的同时,展示节拍器的声音(一个中性刺激)。后来,那只狗单单听到节拍器的声音,没有看见食物时也流出口水。巴普洛夫就把狗的这种行为称作条件反射。而这个实验论证了反射行为(例如狗对食物流口水的行为)可以对一个中性刺激形成条件反射。

1898年,美国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开始进行他的“迷笼”实验。他把一只猫放进笼子,然后把食物放在笼子外面猫可以看到的地方。要打开笼子获取食物,猫必须用爪子击打一个杠杆。渐渐地,猫学会了击打杠杆打开笼门。此后,这只猫一被放进笼子,就很快击打杠杆,因为击打杠杆的行为对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它能够吃到食物。在这个实验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其中,“效果定律”被广泛运用到行为矫正领域中。从本质上说,效果定律认为,对环境产生良好效果的行为更可能在将来被重复。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发表了《行为学家眼中的心理学》一文。他断言,可观测的行为是心理学特有的主题,而且所有行为都受环境事件的控制。他还进一步描述了环境事件(刺激物)引发个体回应的刺激-反应心理学。

1928年,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社会学者斯金纳围绕鸽子和老鼠进行了一系列行为实验。实验结果进一步拓展了最初由华生定义的行为主义领域,描述了反应性条件反射(由巴普洛夫和华生描述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之间的区别。正像桑代克在效果定律中论述的那样,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行为的结果控制该行为在未来出现与否。斯金纳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除了论证基本行为原理的实验室研究之外,他还在他的著作中将行为分析的原理应用于人类行为,他的工作构筑了行为矫正的基础。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些实验,还是可以得到很多启迪。一代代心理学家持续努力,让行为矫正的操作原理和方法一步步提炼和充实,并最终告诉我们——行为是可塑的,只要去改变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人类的行为就有可能被塑造成期望的样子。

向大师致敬!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资讯平台,关注融合教育行业动态和政策,坚持为从业者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多项学习服务,促进融合教育传播和发展。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