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从童年到青春期到成人,阿斯伯格人士会遭遇的三大难题!

大米和小米大米和小米
2019-12-24 16:03 1309 0 0
阿斯伯格女孩分享应对之策——

学过心理学后,

发现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到阿斯人士

文/嫩成

28岁阿斯伯格女孩

著有以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为主角的

长篇青春小说《会痛的石头》

最近一年,我跟随心理学老师,学习了基础心理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疗法,经过改良,都可以用来调整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以下简称阿斯人士)的认知和行为。

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其他阿斯人士以及内省实验,我发现很多智力尚可的阿斯人士都被一些特定的问题困扰着。

现在,我依据已知的心理学知识,加上个人看法,梳理出一些可以运用在阿斯的生活之中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儿童期

用阳性强化法,塑造阿斯儿童的正确行为

阿斯儿童由于情绪成熟度落后,以及缺乏天然的社会知觉,很难适应环境。如果能优先训练他们的行为,让良好的行为成为习惯,将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但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难自动形成,因此,需要家长们运用一些方法进行行为塑造。

阳性强化法,是心理学里一种用于建立、训练良好的行为的矫正方法。

它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略和淡化异常行为,促使目标行为产生。简而言之,就是运用奖励的手段,不断强化个体的正确行为。

具体步骤是:

明确目标行为

监控目标行为

明确阳性强化物

实施强化

案例:

如果目标行为是见到熟悉的人打招呼,那么每当孩子做到时候,就及时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如送给他一个喜欢的小礼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及时鼓励他。

他做出目标行为,得到肯定,再做出目标行为,再得到肯定,不断地循环,就会养成习惯。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就用过阳性强化法。一年级上学期,我做试卷经常漏题,母亲就会准备多份试卷,让我作答。只要我做到答完试卷不漏题,她就会奖励我:允许我可以多看十分钟电视或夸奖我有进步。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之后我做试卷,就不会明晃晃地漏题了。

目标行为可以替换成任何,例如课堂安坐、认真完成作业、生气的时候不要采取攻击行为等等。

阳性强化法,对于认知尚未完全形成,且没有抑郁情绪的阿斯儿童很有积极意义。

各位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加以改良运用。

青春期

用积极关注,帮助阿斯青少年调整情绪、重拾信心

很多阿斯伯格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自身某些弱点得不到相应的支持,产生自我排斥、自我攻击行为,陷入焦虑、强迫等情绪,渐渐变成低自尊的人。

我就有一个明显的弱点:

每过一段时间,我的大脑就会出现超负荷运转,导致思维迟钝,效率低下,甚至连简单的任务都无法完成。极度劳累下,我还会出现个别感官系统关闭的现象,如:即便听到了对方说话,如果他不再重复一遍,我也难以理解他的意思。

近期,我询问了数位阿斯人士,发现这种情况在阿斯身上颇为常见。他们表示,在大脑宕机的时候,工作效率的确会下降,甚至连一些普通人只需要通过直觉驱动去做的事情都无法做到。

面对这个无法克服、无法改变的弱点,我能做的只有接受它。其他的弱点也是如此。

正如邹小兵教授所说,“要快乐地改变,如果有些改变让你痛苦不堪,那就不要强迫自己。”

对于家长而言,可以多关注阿斯青少年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挥长处,树立“我有弱点,但是也有长处,我并不比任何人卑微”的信念,让他们逐渐走出低自尊的误区。

我认识的很多阿斯成人,回忆起青春期,都会出现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反应。这些成人的青春期已经过去了,没人能改变,只能疗愈。但现在的阿斯青少年,如果存在同样的问题,家长就可以运用积极关注,给他们多一些信心,或将改变他们整个人生。

积极关注,怎么做?

家长不如从现在开始,收起对阿斯青少年的苛责,多对他们说一些“我发现你的记忆力很棒”“这次,你能上台表演,进步真的很大”“你发现了其他人忽略的东西,这说明你的思维方式很独特”之类的话语。

我相信,得到家长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阿斯青少年,会拥有更高的自尊水平,更能接受自己的弱点。这样的性格特点,以及恰当的自尊水平,将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

成年后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矫正阿斯成人的认知

成人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也是最难解决的。好在于成人的认知水平较高,具有反思的能力,难在于很多问题已经固化,成为了性格的组成部分,解决起来费时费力。

其中,不合理的信念是很多成人阿斯痛苦的根源。不合理的认知,一般有三类: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至极。

两年前,我认为,想要阿斯人士思维方式略刻板,缺乏灵活性,拥有比较中立的看法很难。在我采访过的阿斯友人,以及国外的相关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但现在我觉得,很多东西就是枷锁,打破的过程可能是艰辛的,但是只要打破了,就能够得到解脱。

心理学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枷锁,它有一套ABC的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认知,C代表情绪和行为反应。这套疗法认为,一切痛苦都是由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而非诱发事件。

具体来看以下案例: 

例1:绝对化要求引发的痛苦反应

阿斯人士Z对一位朋友非常好,但朋友还是与他决裂了,从此,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表面上看,是朋友与他决裂使他痛苦,实际上是“我对朋友好,我永远不会背叛他,他也必须这么对我”这种绝对化要求导致他痛苦。

对这件事的正确认知应该是: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但是不强求别人那样对待自己。

同理可证,“别人都能做到,我必须做到”“我付出了努力,就必须得到回报”也是绝对化要求。

想要摆脱它带来的痛苦,需要把必须改成希望,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也能释怀。

对于缺乏社会知觉,喜欢对事情的发展有掌控感的阿斯人士来说,改变信念很难,但是真的做到了,人就会随性和勇敢很多。

第二个例子:过分概括导致的低自尊体验

在青春期,我因为大部分人都能做好体操,但自己做不好,而推论自己是一个什么事都做不好的人,并且自卑了很久。

实际上,这就是过分概括导致的错误推论,我只是运动觉和平衡觉有缺陷而已。这不代表其他事情,我也做不好。

有这样体验的阿斯人士,不在少数。

毕竟,我们都曾在成长中,遇到过很多次诸如“别人都能做好,而我做不好”的状况。不过这些都只代表我们不擅长做某些事情,既不代表我们通过努力不能够比原来的自己做得更好,也不能代表我们是一无是处的人。

第三个例子:糟糕至极使人感觉人生黯淡无光

阿斯人士T,认为自己社交能力不如人,并且感觉现在做的工作难以应付,从而推断人生完了。这就是典型的糟糕至极的认知:认为一件事就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实际上,就算是普通人,也有不擅长社交的,但是他们依然有能力好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实际上,工作与人是互相磨合的,如有人天生做不了销售工作,但是可以做得好设计。如果真的从事不了现在的工作,换一个做就可以了,辞掉一份不适合的工作并不能导致人生完了。

同理可证,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某次决策失误/与朋友分手/失恋都不能得出人生完蛋了这个结论。

默认某件事情或者某几件事情会导致人生黯淡无光,始终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才会让人生的质量降低。

其实这三类不合理认知,会衍生出各种问题,因此,只有矫正了它们,才能够更随性、更自由地生活。阿斯人士的思维方式,相较于普通人来说,不够灵活,改变认知起来可能遭遇更多阻碍。

不过,只要肯努力矫正不合理信念,总好过任由它给自己带来痛苦。

总结:

阿斯人士个体之间差异巨大,无论是智力,还是情绪成熟度,或者其他,如何运用这些心理学方法,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

这些方法可能具有限制性,只适用于具备一定认知水平的阿斯人士/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人士。

不过,这足以证明,心理学中的方法,的确是能给人带来帮助的,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神经发育多样性人士。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一些简易的心理学方法,成为更好的自己,或者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资讯平台,关注融合教育行业动态和政策,坚持为从业者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多项学习服务,促进融合教育传播和发展。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