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哪吒,从出生就被看成是问题的孩子

来源:李松蔚
2019-09-03 17:22 755 0 0
他只是不一样。

《哪吒》是这个暑期档的最大惊喜。

以下不涉及剧透(也没有什么可剧透的)。

哪吒的故事,在中国神话体系里的地位很特殊,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的俄狄浦斯。它探讨的是子女父母之间的那些主流话语所不曾关注的情感。这个从出生就被父母看成怪物的孩子,代表了千千万万「特殊儿童」的成长境遇。

哪吒的童年,是被孤立和误解的童年。

他的悲剧未出生就决定了。甚至还只是一块胚胎,就在毫无选择的前提下,被迫在体内封印了九尾……不对,魔丸的力量。那就是他与生俱来的原罪。哪怕这个孩子不曾伤害任何人,但在别人眼里,不正常,就已经是错了。

同时,正如「特殊儿童」典型的困境,哪吒是无法从这些孤立和误解中摆脱出来的。所有不屈不挠的抗争,只能更坐实自己「怪胎」的标签。

父母抱着你:孩子,正常一点吧!

他们是含着眼泪说这种话的。你也理解他们是发自真心,那是他们爱你的方式。他们对一个特殊的孩子,最饱含关爱的祝福就是「正常一点」。

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再做你自己了。

我在十几年前看过一个新闻,说中国某地有一家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机构,发明了一种「拥抱疗法」。因为很多自闭症儿童是恐惧跟人有肢体接触的,这被看成是他们的一个「症状」。所以,富有爱心的老师们就创造了这种方法,把孩子紧紧抱进怀里,任凭他们尖叫,哭喊,挣扎。他们的理论是:等暴露足够长的时间,孩子就适应了,就知道肢体接触并不可怕。他们就「正常」了。

当时极度震惊:我靠,不想跟人有肢体接触而已!很过分吗?惹到谁了吗?怎么就连这么一个特点都容不得呢?但是真的,就是容不得。因为正常人不是这样,你跟正常人不一样,就要接受改造。哪怕它不会伤害任何人。

岂止是特殊儿童如此呢?就算是自诩为「正常人」的我们,又能分清自己有多少表现,只是在别人面前习惯了扮演「正常」的样子?喜欢一个人呆在角落里玩的小孩,多少次被父母拎到人群当中:你怎么就这么不讨喜呢?好吧,那就扮演成讨喜的模样,假装自己生来就是如此。毕竟爸妈是为我好。

家庭是社会化的第一步。通过父母之爱的催化,我们会变成我们认为别人期待的样子。

传统的哪吒故事,提供了另一种不失为惨烈的解决方案: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唯有此心,耿耿相随。这在传统中国几乎是石破天惊的:你们生养我有恩,我把恩义还给你们,让我们两不相欠。然后,我继续做我自己。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不正常。

在传统的语境里,想以一种正常的心态讨论「不正常」这个概念,几乎不可能。「不正常」被多数人自动等同于「有问题」,然后等同于「有害」。

请你设想一下:假设你新认识了一个朋友。你对这个人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有人悄悄提醒你,这个人有点「不正常」。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很可能想的是,要当心一点。

我们带着警觉、挑剔的目光跟一个「不正常」的人相处(如果不是立刻就想远离他的话)。可能是有抑郁症的同事,可能是孩子班上那个据说有癫痫的同学,也可能是跟你同坐一个航班的,曾经有过精神诊断的旅伴。我们不自觉地把他们看成某种不安定的,会给公共秩序带来破坏性的因素。

但我们很少去想,一定如此吗?

所谓的「不正常」,字面意思只是跟多数人不一样——或者说,跟某种社会化的标准不一样——是如何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有害」?按照社会建构理论,它是通过大众语言体系建构而成的事实在哪吒的故事中,这个过程以更加浓缩和戏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当哪吒试图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除了一个单纯的(暂时没有受到大众观念污染的)小女孩,别人都把他看成一个妖怪,防范他,排挤他,甚至攻击他。被孤立的哪吒不得不展开报复,威胁到社会安全——从而证明了他是妖怪的「事实」。

从一开始就被大众预设为是一个「问题」的哪吒,最终成功地变成了一个问题。

说到不正常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举出一堆证据,证明这样的人有多么可怕,喜怒莫测,不可理喻,甚至会伤害别人。这些证据是真实的,就像哪吒身边的人也可以举出铁证如山:「哪吒这人伤天害理,罄竹难书……」

但在故事的一开头,他不是一个害人的怪物,只是生来跟别人不一样而已。

在这一版《哪吒》的故事中,父母的形象被柔化了。跟传统的封建卫道士不同,李靖夫妇对这个孩子是没有什么拒斥的。他们近乎于无条件地爱孩子,疼惜他,保护他,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心态更接近受过现代教育的父母。

这是这一代哪吒的幸运。

也让这一代父母承担着巨大的负担。

为了尽可能妥善地养育这个孩子,他们身心俱疲。父亲常年奔波在外,上天庭求医问药。母亲也忙于工作,为儿子积累功德(像不像现在这些家长拼命赚钱,给孩子请护工,找特教?)。儿子前脚闯祸,他们后脚补偿。为了减少他跟外界的冲突,还雇了专人24小时隔离看护……估计花销不菲。

不能要求他们再做更多了。

从戏剧角度来看,这个设定弱化了亲子的冲突,但现实批判的力度反而更强了。因为父母已经做到无可挑剔的情况下,哪吒的童年还是很痛苦,明明可以避免的悲剧还在不断发生。这就让我们不得不追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显然,李靖夫妇对孩子几乎做到极致的养育和保护,仍然没有解决这个孩子真正的需求。

哪吒想出门,想和「正常人」接触。父母清楚他的这份渴望,却不敢任由其发展。假如他们找到更妥善的方法,帮助孩子与外界达成相互的理解,事情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把孩子隔离起来(虽然出于善意),让误解持续加深。孩子心里有更多的怨怼,外界也更加证实了他们的猜疑。

也许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当着他的面,向所有人介绍:「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不会伤害你们,他只是很想跟你们一起玩而已。」

也许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带着他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帮助他们理解彼此的差异:「哪吒的力气比你们大,跟他踢毽子的时候需要穿上护具……」

也许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给他一个完整的解释:「小朋友不跟你玩,是因为他们对你不够了解。他们习惯于把自己不了解的人想象得很危险。这不是你的错。我们接下来只要向他们证明,你和他们可以好好相处,他们的观念就会改变。」

养育这样的孩子,是极为不易的。

我现在还记得,当哪吒头一次发现自己被叫做「妖怪」时,有多么震惊和愤怒。很遗憾他不是首先从父母那里听到这个词,没有人向他充分解释,他也无法正确理解别人的误解。——更遗憾的是,我知道父母是为了保护他。

往深一层说,父母对这个孩子的保护,是把他和外界隔开,零互动,零交流。因为父母在内心深处,也相信这样一个假设:孩子是有「问题」的,我们再怎么接受他,还是不能见光,只能把他关起来。父母替孩子感到潜在的羞耻:一旦让他跟外界发生交流,他会伤害别人,或者别人会伤害他。

这孩子是个问题。尽管不顾一切地爱着他,父母仍然是这种观念的受害者。

不怪他们,只是为他们感到遗憾。

写得越来越沉重了。

好了。我们最后想说的是,哪吒的结局是明亮的。毕竟大家看这个故事的时候,看到的是神通广大的哪吒啊。他不是问题儿童,也不是妖怪,而是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的神仙!哪个小朋友不希望有哪吒那样的神通呢?

(此处应有「是他,是他」的歌声~

所以,这个故事是给所有「不一样的孩子」的一份礼物。它说的是:孩子,别怕你身上那些「问题」。长大以后看,它说不定是你珍贵的天赋。

只是现在包裹了一层「问题」的包装。

这样的故事很多。孤僻的孩子,心里可能埋藏了重要的宝藏。此处的异类,或许正是别处渴求不得的人才。一只白天鹅在鸭子群里,也会因自己丑陋而自卑。难得的天赋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别人也只会当它是某种累赘麻烦。

别急,只要等一个让它绽放的位置。

你可以说这是童话里的想法,太天真。可是成熟世故的眼光又塑造出了怎样的世界呢:异类、怪胎、改造、隐藏、隔离……与其在这样僵化的循环里打转,倒不如怀抱一点天真的信念,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合适的位置,与世界好好相处。做自己,不必假装别人,同时正好被这个世界需要。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资讯平台,关注融合教育行业动态和政策,坚持为从业者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多项学习服务,促进融合教育传播和发展。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