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教之家

微信订阅 手机访问 侵权投诉

“妈妈,我不会!”:孩子出现“畏难”情绪怎么办?优秀的父母这样做

来源:全纳优童
2021-01-06 14:58 1597 0 0
很多家长平时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写作业时,一遇到稍微难点的题就退缩,不想做;遇到挑战
很多家长平时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孩子写作业时,一遇到稍微难点的题就退缩,不想做;

遇到挑战,下意识就想逃避、不敢面对、或者直接放弃;

不自信,经常把“我不会”、“太难了”挂嘴边从不主动思考、探索······


上述表现都属于畏难情绪,其实,不要说孩子了,我们大人也会畏难。畏难其实是一种人性的本能反应,可以理解为对潜在危险和不可控风险的应激反应,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负面情绪,只是不太适用于所有的情境而已,在很多情况下,畏难情绪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可以避免潜在的危险。

既然畏难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那是不是应该尊重和顺应孩子的本能,让他继续畏难呢?如果这么想,就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人的一生中,是绝不可能通过逃避困难,待在舒适区,就能抵御风险,安稳一生的。通过面对一个个困难,迎接各种挑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拓展人的能力边界,收获经验和教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把人生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当畏难成为一种习惯,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心理脆弱、懒于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也会越来越差。



孩子出现畏难情绪的原因

1、家长表扬太多

有些孩子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是因为害怕失败,怕输。

这类孩子,经常被家长表扬,“哎呀,我家宝贝真聪明”“真棒”,或者家长教育孩子时过分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此,孩子为了保持那个“聪明”“优秀”的形象,害怕自己表现不好或失败,丢脸,自己忍不住否定自己,所以不敢尝试有挑战性的事情,这是思维方式出现了偏差。

2、总是被否定

有这样一种家长,对孩子充满了挑剔和否定,在孩子尝试、探索和犯错的时候,采取了错误的态度和说话方式。

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哎呀,别添乱了,快学习去”;

孩子犯错的时候,“笨死了,干啥都不行?”

孩子考差了的时候,“你就不是学习的料!”

家长总是否定,贴一些负面的标签,会打消孩子尝试和探索的积极性,也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变得怯懦、自卑,缺乏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3、缺少成功

生活中,很多家长替孩子包办一切,什么都提前准备好,孩子唯一需要做的只有学习;在学习方面,孩子遇到问题了,也赶紧想办法帮孩子解决。

这样一来,孩子缺少独立做各种事情、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学习上又依赖父母,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他没有或很少有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做成某件事的成功体验,自我效能感差,没有建立起稳固的自信心。

于是一遇到困难和挑战,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战胜它们,自然而然还是习惯了退缩、逃避,依赖别人的帮助才敢往前走。

4、能力不足

说到能力不足,就不能不提到恐慌区、学习区和舒适区的概念。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

•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就像我们早上起床刷牙,和做一加一等于二一样轻松自然。

•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这个就是“垫垫脚,能够到”的程度,是对于提升能力最有价值的一个区域。

•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区间,让人感到非常恐慌,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被扔到深水区一样,可能会导致崩溃甚至产生创伤而放弃。

孩子遇到位于他舒适区的事情,一般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比如玩,简直是行云流水、顺理成章的事情。一般来说,只有位于恐慌区和学习区的事情,才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

比如,孩子连十以内加减法都没弄明白,就让他做三年级奥数题,就非常荒谬了。不想落后的心态能理解,但是尊重科学、循序渐进更重要,欲速则不达,我们得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从根源上提高孩子的能力。


基于这些原因,家长可以从下面三点做起,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和挑战的好习惯。


1、多给孩子独立实践和表现的机会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就是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

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生活中,家长不要为孩子包办替代太多,学习之外的事情,也应让孩子做做,他会在这些生活实践中,学会思考更多,掌握技能;

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难度合适的小任务,让孩子独立完成,获得大大小小的成功体验;

偶尔示弱,让孩子示范给自己看,带着自己做,或者给自己讲题,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孩子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做成一件件事情后,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强,也对自己的能力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这样,孩子会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觉得自己能行,于是就会勇往直前。

2、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通过研究提出“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拒绝尝试,害怕失败;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渴望挑战,拥抱失败。

此外,研究还表明:关注结果,并表扬结果和成效后,孩子更倾向选择低难度任务;关注过程,并鼓励过程和态度后,孩子更倾向选择高难度任务。

因此,想要孩子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变得越来越好的。

首先,表扬孩子时避免夸“聪明”等无法改变的天赋,而是夸孩子的努力、坚持等可以变化的品质;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不要只关注结果好不好;

不怕孩子犯错,多鼓励孩子在错误中收获经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试试、再努力,就会有好结果”,少批评、否定孩子。

3、专业感统训练培养孩子能力

感觉统合是生命的本能,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生活自理、学习、表达、人际互动、情绪管理、健康状态等,都离不开感觉统合的运作。所以,孩童时期进行专业的感统训练尤为重要!感统训练可以提升孩子以下能力:

•注意力及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上课不走神,不会被无关事情吸引,可以独立顺利地完成作业,并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能力。

•身体控制能力:身体平衡性协调良好,有自觉运动的能力,坚强的意志,提高幼儿内控力,为高度复杂的运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信心:提高自信心,儿童会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容易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易养成勇敢、自信的性格,有利于儿童心理成长。

•语言发展: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容易适应环境,在自信心得基础上可以更乐于表现自我。

•情绪控制: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容易察觉他人的情绪变化及自我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疏导自己的坏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强。

把关注点放在提升能力方面,能力提高了,这样就会从根本上减少产生畏难情绪的概率。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感统机构如全纳优童,进行专业一对一能力评估,了解孩子能力发展情况,并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感统训练,抓住孩子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让孩子变得自信、专注、优能、卓越!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融教之家”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 读者、传递行业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消息至 “融教之家(rhjyzone)”公众号后,非常感谢!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推荐专栏
更多>>
  • 多动症
    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

    融教之家是国内领先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资讯平台,关注融合教育行业动态和政策,坚持为从业者提供高质量内容和多项学习服务,促进融合教育传播和发展。

  • 恩启特教平台
    恩启特教平台

    中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专业互联网+平台。致力于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促进行业康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 蜗牛大班长
    蜗牛大班长

    蜗牛爬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就像星星爬过几光年的距离,装饰了万里银河。 ——MUST疗法以及星希望创始人:杜佳楣

  • 特教观察
    特教观察

    一个为特殊教育从业者、特殊儿童家长以及公众提供特殊教育资讯和前沿教育教学方法,并为特殊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交流的公益平台。

  •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对自闭症(孤独症)、脑瘫、感统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等儿童的康复训练。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融教之家公众号

融教之家公众号